今日看点:海博夜读丨茶香细细袅袅,从古到今
来源:海博TV    2023-05-07 07:03:45


(资料图片)

供图丨武夷山市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
茶香细袅(节选)

作者/张建光

《茶香细袅》(节选)04:32来自海博TV朗读丨关睿

朱子的“武夷精舍”很快要建成了,就差一处饮茶的场所,他把目光投向了溪流中的那块巨石。

“武夷精舍”其实不精。按朱子的说法“视缚房之间,制度殊草草”。如果要说“精”的话,那就是朱子亲自谋划,匠心独用。诗人韩元吉这样介绍:“元晦躬画其中,中以为堂,旁以为斋,高以为亭,密以为室……”最为人们称道的是饮茶之处。

武夷五曲隐屏峰西,溪之中流,巨石屹立。其上可环坐八九人,石中有凹坑,自然为灶,可以煎茶品茗,俨然是天然茶室,既不费一石一木,又尽享溪山之胜。

朱子喜不胜收吟道:“仙翁遗石灶,宛在水中央。饮罢方舟去,茶烟袅细香。”神仙曾在此煮茶,留下的石灶在水的中央,饮罢香茗登上双舟相并的方舟去了,而茶香却细细袅袅,从古到今。《茶灶》引得众人诗兴大发。杨万里、袁枢、董天工等欣然唱和。宋诗人陈梦庚说:“此水此茶颂此灶。”然而遗憾的是,就像朱子新题写“茶竈”被人误解那样,他与茶的渊源鲜为人知。

朱子诗文中写茶的委实不多。不少人认为《春谷》中的第六首是茶诗。诗曰:“武夷高处是蓬莱,采得灵根手自栽。地僻芳菲镇长在,谷寒蜂蝶未全来。红裳似欲留人醉,锦障何妨为客开。饮罢醒心何处听,远山重叠翠成堆。”

此诗作为茶诗读起来颇为可疑,问题出在第二句的最后一字,大部分文本均为“裁”字。“栽”与“裁”让全诗意义完全不同。若为“裁”字就与茶无关。句中“灵根”是对植物根苗的美称,意为长生之身。《老子·黄庭经》曰:“玉池清水灌灵根,审能修之可长存。”唐朝吕延济注“灵根谓身也”。而“裁”为“节制、调养”。

专家们认为,此诗表达主人在有如蓬莱仙境的武夷山修身养性。此地虽然偏僻但芳香长驻不败,山谷寒冷,蜂蝶还未全部飞来,晒布岩像织女织就展开的红裳,让流连忘返的客人醉在其中,锦屏般的隐屏正为客人缓缓打开。饮罢何处醒心,但见远山叠嶂,翠绿无边。

主播 | 关睿作品选自《福建作家》“海博夜读”期待您的作品,如果您有想要分享的文章或图片,欢迎投稿至邮箱hbyedu@163.com,我们在这里等您。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华南玩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