浸入式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戏剧与观众的关系,而博弈论的创新融合,也确为浸入式戏剧打开了一扇新的窗。
近年来,沉浸式体验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戏剧艺术的呈现方式。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剧场、舞台,戏剧艺术开始通过重点创造沉浸环境,来增强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。这种方式,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大众对于传统戏剧表现形式的认知与审美,并由此推动了沉浸式戏剧的发展。
沉浸式戏剧,属于“环境戏剧”的范畴,其出现源于戏剧剧场的现代主义实验。在一个演出空间中,观众能够在演员行动的引领下,主动探索剧情,同时激发出新的剧情线索。其开创性在于,从聚焦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关系,走向了聚焦观众、演员与空间之间的关系。
(资料图)
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浸入式戏剧”作为“沉浸式戏剧”当中一种更为深度的互动表演形式被细分出来。“浸入式”是有别于“沉浸式”的一种更加自由的观剧方式,强调直接将观众作为演员,切身出演戏剧,更注重个人视角和体验细节,不同的观剧视角会呈现出不同的剧情。浸入式戏剧在沉浸式的基础上,重塑了戏剧与观众的关系。
什么是浸入式博弈剧?
借着室内渗出的光,依稀可以看到一位戴着深色礼帽的男人正徘徊在列车长室外,与旁人小心耳语道:“这些消息价值千金。”
黄金列车内,七八位身穿欧式晚礼服的玩家,正盘算着手中的资金。一束追光闪过,沙盘缓缓落入观众视野,三座城池的争夺战即将打响,而想要占领城池,需要足够的资金购买士兵,留给各位竞选者的时间不多了……
这是不久前刚刚登陆上海新天地的浸入式博弈剧——《罗斯柴尔德》。
浸入式博弈剧《罗斯柴尔德》演出现场
「浸入式博弈剧」中包含两个主要概念,即“浸入”和“博弈”。
博弈,简单来说就是人和人之间为了谋取利益而竞争。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,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,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,选择各自策略(行动),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过程。
浸入式博弈剧,即除NPC之外,参与其中的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,并在演出中跟随剧情完成博弈对抗,自主推动故事发展。博弈局势通常有可能触发支线剧情,每一轮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,由在场的所有玩家共同决定。
正因此,浸入式博弈剧能够为玩家创造出“第一视角”“即兴自由”“完全参与”“结局无限”等体验。
浸入式博弈剧《罗斯柴尔德》演出现场
博弈,何以为浸入式戏剧开拓新的维度?
博弈,最早来自于中国古代游戏活动,例如局戏和围棋。参与者在其中展现智慧、运筹争胜,为谋取利益而争斗。如今大多引申为在一定条件和规则的制约下,由个人或团队制定策略并加以实施,再从中获得收益的过程。
浸入式博弈剧《罗斯柴尔德》便是在开局之前,将现场观众划分为几个联盟,沉浸在三轮博弈当中,分层递进,由此推进剧情的起承转合。
在相当长的时间内,罗斯柴尔德家族都被称为“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”。其发迹于19世纪初,当时世界上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:“欧洲有六大强国——英国、法国、俄罗斯、奥匈帝国、普鲁士和罗斯柴尔德家族。”所谓富可敌国,便是如此。
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创始人是梅耶·罗斯柴尔德(Mayer Amschel Rothschild),战争时期,他们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,战后为战败国提供赔款。同时在各地开办银行,从事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,投资工商业、铁路和通讯业,后又发展到钢铁、煤炭、石油等行业,其影响渗透到欧美及殖民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。
而又一说认为,资本游戏本质上就是博弈。
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,影响着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。恰恰是其中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关键作用的资本运作事件,编织出了《罗斯柴尔德》中几轮重要博弈。
整个浸入式博弈的体验过程中,各位观众都经过了层层背景查和调验资审核,有机会成为业务代理资格的候选人,并能够在博弈过程中获得重要的股市情报资料,联盟内的成员可通过排兵布阵分别对弈。两轮下来,赢得盆满钵满或是满盘皆输,观众们都要为自己的决策承担相应的结果,这将会影响下一幕的剧情。
一旦决定进入开始这场博弈,无论你在社会中从事哪个行业,身份几何,都要通过最开始的金融学常识考验,才能获得踏上安达鲁斯特号列车的邀请函。
列车如潘多拉的盒子,一旦打开,所有人都平等地拥有90分钟操纵资本市场的机会。
浸入式博弈剧《罗斯柴尔德》演出现场
任何一步微小的决策将会直接影响结局。在《罗斯柴尔德》中,你可以任性追逐财富自由,但高收益永远意味着高风险。
当两种激进型策略进行对冲,最初的投机与策略运筹,只不过是牛刀小试。股市风暴来临时,作为投资者,无论是否做好准备,都会被丢进瞬息万变的股票市场。若仅凭只言片语的新闻情报,该如何在确保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做出投资决策。
剧中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,正是博弈的动人所在。也正因博弈的存在,从头到尾牵动着这部戏剧的节奏和张力,率领着观众大脑开启思维风暴,并为观众制造出“紧迫”“无望”“怀疑”“狂喜”等多种情绪细节体验。博弈也确为浸入式戏剧体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。
浸入式博弈剧《罗斯柴尔德》演出现场
哪怕开市后迅速成为场上的金融巨擘,却依然难以避免在大战交兵时一贫如洗。作为观众,选择本没有对错,但预判局势并迅速决断的能力却高下立判。
不难看出,《罗斯柴尔德》博弈背后沉淀的其实是对于财商、情商和玩商的考验。以罗斯柴尔德家族折射出19世纪的世界历史,结合经济学、金融学、心理学等学科知识,只有真正理解财富在市场中的运作规律,掌握规律并审时度势,才有机会笑到最后。
浸入式博弈剧《罗斯柴尔德》演出现场
不少观众散场后还在复盘自己当时的决策。可以说,90分钟资本市场波诡云谲,正悄悄触发着思维模式的转变。在真实的金融战场获得启迪,是这场博弈带给观众超越了戏剧本身的体验。
博弈的本质,是人性的斗争
《罗斯柴尔德》上线后随即大热,也证明了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拿捏了人性。
正如罗斯柴尔德家族中长久流传的一句话:“金钱一旦作响,坏话随之戛然而止。”演出开始后,观众自愿结成三个联盟。而联盟最终的胜利,则取决于竞争时的排兵布阵,以及根据对方临场表现预测出其行为决策。
浸入式博弈剧《罗斯柴尔德》演出现场
不少情侣、朋友结伴而来。而交易一旦开始,场上观众立刻划分利益界限,纷纷为了各自联盟而战。盟友、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。选择恰当的行动,即为遵守博弈规则。然而股票市场最惹人发笑的事情是,每一个同时买和同时卖的人都会自认为自己比对方聪明。因此,在《罗斯柴尔德》中获益的精髓,是抱最好的希望,做最坏的打算。
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,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,感性与理智的对决……《罗斯柴尔德》带领观众从第一视角深入信任危机,亲历商场如战场,探讨人际关系是脆弱或是坚韧,答案是与非各占一半。
人心朦胧难测,而愈是难测,愈是这场浸入式博弈剧的迷人之处。
个体博弈,决定了群体的命运
当高收益与高风险同时摆在观众面前,很多人难免会在观演后咀嚼“矢志不渝地为了联盟真的对吗?还是不如当初各自为战?”
可以肯定的是,所有人的选择,都在暗处推动着世界格局变化。只是个中体验,藏在当场观众的运筹中。
浸入式戏剧的场景设置,成为了决定这场博弈沉浸体验的关键要素。为了让博弈在暗线上指导观众行动并推动剧情进行,更具参演实感,《罗斯柴尔德》浸入式博弈剧以“目之所及皆是舞台”为理念去1:1还原黄金列车实景。每一位踏上安达鲁斯特列车的观众,都会在入场前换上华丽的欧式服装,拎起复古皮箱,去迎接19世纪金融世界的风起云涌。
浸入式博弈剧《罗斯柴尔德》演出现场
此外,浸入式博弈剧的核心也在演员。《罗斯柴尔德》与其他剧目不同,演员大多为创作团队的一员。更深谙剧中博弈机制,随着剧情引导观众参与其中,脑力与戏剧张力一同迸发,通过角色对话和演绎帮助观众理解股票市场究竟如何运作。
《罗斯柴尔德》浸入式博弈剧由TAKIPLAY城市乐园独家出品,以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史为故事背景,以世界金融变局为叙事议题,并首次将博弈概念引入浸入式戏剧,从学科理论、剧情、机制、场景、演绎等多个维度创新定义沉浸式戏剧体验。目前,上海多所高校商学院将《罗斯柴尔德》浸入式博弈剧场作为MBA金融实战课实践基地。
面对利益最大化的开放世界,是放纵欲望一掷千金,还是冷眼旁观张弛有度?请扮演好那位冷静的投资者,你的选择,将会扭转世界格局。